今天是
技法:陆伟东副主席谈国外拍纪实人文的体会(文字版)
2015-08-18 16:04:41        来源:
摘要:【分享嘉宾】:陆伟东老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企业家摄影协会副主席,苏州企业家协会秘书长,苏州自然本色广告公司总经理史永翔老
【分享嘉宾】:
  • 陆伟东老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企业家摄影协会副主席,苏州企业家协会秘书长,苏州自然本色广告公司总经理

  • 史永翔老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业余摄影爱好者

主持人:

各位摄影爱好者,尊敬的史永翔老师和陆伟东老师大家晚上好,YTT艺术圈讲座第二讲《谈国外拍纪实人文的体会》,即将开讲,欢迎大家。

主持人:

上一讲《如何学摄影》中黄佩老师和史永翔老师给我们分享如何构图和相机的功能,另外,和大家分享了几幅非常棒的作品。

主持人:

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摄影专家陆伟东老师就是本群的本色老师,陆老师是苏州自然本色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同时也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企业家摄影协会副主席、苏州民营企业家摄影俱乐部秘书长。他从2005年开始摄影,喜欢生态人文题材,足迹遍布10多个国家以及国内外多省,2012年次举办苏州市鸟类影展,作品入选中国国际影展和上海国际影展等。

主持人:

接下来有请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业余摄影爱好者史永翔老师和陆老师对谈摄影艺术,首先有请史老师做开场分享,有请。

史永翔:

各位YTT艺术圈的朋友们大家晚上好。今天晚上我又跑出来了,本来我想这第二次讲座就让嘉宾老师开始讲。但是呢,我们这次的嘉宾老师陆老师反复地邀请我,希望我能够跟他一起聊聊,只有勉为其难了,可能会聊得不好,因为和他比水平差的太远了,所以今天晚上我们主要是听陆老师来聊一聊。

史永翔:

这两天我看到我们YTT艺术圈里来了很多朋友,特别的热闹。我发现大家聊的话题,艺术是什么,艺术必须是什么?比方说有人认为真善美是艺术,如果不真善美那就不是艺术......这个话题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所以在这里我想从艺术开始讲起。

史永翔:

我认为的艺术它其实是个形象,来反应现实世界。但又比现实世界更具有典型的一种社会的艺术。也就是说你看到一个东西其实它就是一个东西,但它所表现出来的其实是你的一种艺术状态,意识状态。当我们把YTT摄影圈的群改成艺术圈,我是希望我们这个圈里能够包括:文学、书法、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等。所以,以后我们会开展一些别的讲座。

史永翔:

我认为艺术就是意识形态的东西,其实它是一门语言的补充,所以每一件艺术品都是有它独特的诉求。这种诉求我认为就是艺术的生命力吧。因为就是它不同,才会有它的张力在里面。我想到一句话,这句话是这样说的,其实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所有的艺术形象都是艺术家自己对生活的体验,然后通过艺术家自己的审美方式表现出来。

史永翔:

在年轻的时候,我特别想做一个文艺青年,在我们那个年代,我特别崇拜的一个作家叫列夫·托尔斯泰,大家都知道他写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战争与和平》,那时候我就想成为列夫·托尔斯泰,所以我从小学就开始写小说。我对艺术的感觉就是从文学作品开始的。列夫·托尔斯泰在论艺术里面有一句话,他的意思是这样的,艺术是艺术家在心里唤起的一种感情,然后用形象来表达这种感情,然后也让别人来体验这种感情。

史永翔:

这两天我们看到有些朋友在群里发照片的时候,作者本身就是在表达他的情感。

史永翔:

所以说,任何的艺术都有着艺术家本身的情感世界,这个情感世界有痛苦,有爱,有美也有愉悦。我认为这就是他的情感表现,当然,艺术还有一个认知问题, 你可以发现我们一道出去拍照,同样一个物体同样一个人物,每个人拍摄角度都是不一样的。有人落了镜头表现了这个人的沧桑感,有的人抓住他的表情表现了他的愉悦感,有的人表现他手上的一个物件,表现了他承担生活的沧桑感,我认为这是个正直的问题,其实艺术就是情感和思想的一个结合体。情感是一总体验,思想就是一总认知。

史永翔:

总结一下,我认为艺术是人对世界的一种精神层面的看法,通过艺术来认识世界,通过艺术也是认识自己。

史永翔: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个世界上走了一遭,在走的过程中我们是不是能意识到自己认识到世界了呢?其实艺术就是这样一个很好的表现手段,让我们把审美和艺术结合在一起了。

史永翔:今天我们于兆龙先生在群里发了一副光影艺术作品,作品非常漂亮,大家都在点赞。看到这个作品,我突然想到最近在看的古希腊的哲学书,古希腊语言里面摄影是两个词的组合,这两个词一个叫光线一个叫绘画。所以说摄影是什么,用希腊语来表达摄影就是用光线来作画,用光线来绘画。

史永翔:

刚才我讲的对艺术的看法以及对摄影的定义是我个人的领悟吧,和大家一起分享。我非常喜欢陆老师的照片,喜欢陆老师的作品,刚才我在前面讲的那段话,就表达了我的一些观点和思想。我第一次见到陆老师作品的时候我还不太会拍照,在一次沙龙上面,他展示了很多鸟,非常美,所以我的第一感觉他是一个拍鸟的摄影者,后来几年没有见面,偶然我见到他的照片,是拍的一组人物。

史永翔:

他拍了一组体现老外和中国人关系的作品,我一看就很喜欢。基于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看到这个作品我的思想在哪里,我的意识在哪里?可能它不像鸟那么漂亮但是会启迪我的认知,所以我们陆老师是有思想的,这种思想表现出来的是审美和认知,第二,从陆老师的作品里面我看到了他对这个世界的一些理解和看法,所以我也在理解他的思想。

史永翔:

后来我也和陆老师一起交流过,他也拍过地下的舞厅。有一次我们去了山东,我看到他去街拍。其实街拍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街上的场景,我们每个人都能看到,但是摄影家的能力是什么,就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这种频繁的事物转换成不朽的视觉图像,我认为陆老师做到了。这就是陆老师的街拍魅力,大师就是能把平凡变成伟大。

史永翔:

从这个角度来说,恰恰是我喜欢陆老师这一组街拍摄影作品原因所在,这里面有情感的因素也有思想认知的因素。所以下面我们隆重地请出我们本色老师,也是我的老师陆伟东老师来给大家讲一讲。

陆老师:

各位老师,各位影友大家晚上好,非常高兴今天晚上跟大家来分享这一段美好的时光!我们来聊一聊纪实摄影,也就是街拍。在群里的各位老师都有很多机会出国旅游,生活,那么我们怎么用手里的相机去记录呢?

陆老师:

现在我发上了一组8副照片,这一组照片,我为它取名:纽约地铁七号线。2012年我去美国旅游几天,在纽约从居住的地方到曼哈顿的这么一条线, 美国是光怪陆离的,景点非常多,可拍的题材也非常多。我知道,现在的都市人有一种大多数都拒绝镜头的现象.特别是在保护个人隐私权,肖像权很高的美国,人们对于相机会有较大的一种抗拒, 我们在旅游地游客把相机挂在胸前可以大方地拍照。

陆老师:

那么在老百姓生活的横街杂巷里,或者在地铁里,如果出现一个手拿着巨型的单板,目光四处扫射的陌生的人,那就颇为不寻常,不论多么随和的人也会对你引起警觉。拍人文就没那么从容,这组照片,我就是利我平时掌握的估焦盲拍,抵近拍摄的方法,记录下来的。

陆老师:

刚才史老师讲了很多有关艺术方面的一些独到的见解,那么我就跟大家聊一聊,什么叫纪实摄影。目前大概就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新闻纪实,一种 是文献式纪实,一种是社会生活纪实。平时大家作为业余爱好者 大多数都是在进行第三种纪实。那么街拍是第三种的一种手段

陆老师:

其实,爱好摄影的朋友,街拍就像史老师所讲的可以随时随地的在生活当中去抓拍它,事实上街拍还是要讲究决定性瞬间的,这句话是 法国著名的摄影大师布列松讲的。

 

陆老师:

 

这组照片的第一幅,我拍的是纽约地铁七号线的一个车厢 的外景。 在这组照片当中 第一,选定的场景应是统一的,都是地铁七号线。每幅照片,大大小小都有七号线的一个标识在里面,所反映的人物, 男女老少皆有, ,表现的都是车厢里的乘客,这对年轻人,在车子即将关门的时候向我打招呼的俏皮。

 

陆老师:

 

老年人,正认真的看着晨报,表现了一静一动的画面,第二幅,在车间里面,两对年青人。其中有一个小男生牵着两个女生的手,在听音乐,那么边上一对男女依靠在一起。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画面,表现了一种关系。那么第三幅,我表现的是一个小女孩进了车间,在等妈妈进车厢。那么这个也是表现了一实一虚,一动一静。那第四幅表现的是一个在打盹的中年男子。

 

 

 

 

陆老师:

 

这个中年男子看上去非常很劳顿,他正在闭目养神。这种场景跟我们国内的上班族很相似的。那么第五幅表现了一个黑人,在车子即将要进站的时候,窗户里正好闪过一位漂亮的女士。他的座位旁边标识得很清楚, 是残疾人座椅。就也表现了一个人物的对比吧!那么第六幅,表现的是在车门即将要关门的时候,一个白领男人的眼睛直视着窗外,那么这个也是表现了车厢的金属质感。

 

陆老师:

 

第七幅我表现了一个华人,一个拉二胡卖艺的老人,其他的美国人在安静地听着。那么这个,也是比较有特色的一个画面,在美国 乞讨的话,他都是有手艺凭本事在乞讨,不像在国内有些是恶讨,这也是蛮有代表性的一个美国的场景。

 

陆老师:

 

那么第八张我表现的是一个很有典型性的美国妇人形象,  她正好在我的面前张望在看 地图,这辆车到底往哪开。事实上在美国纽约,地铁分了好几层,非常复杂,这幅图中人物.表情抓的也是蛮有特点的。

陆老师:

这八幅照片,2013年入选上海国际影展 ,同年北京的徕卡总部,也很喜欢这组照片,就邀请我到北京去办了一个个人影展。就是以美国地铁为主的这组作品做影展,那么我想讲一讲什么叫 图片故事:就是你 能从不同角度,表达同一观点或者 主题的影像,我认为这就是组图。那么这些影像之间有相关和相互的元素和信息,会有一定的气氛,让观看者,通过这组照片认识到一个拍摄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故事。

陆老师:

我为什么要选择这组照片作为我到美国去拍摄几天比较喜欢的一组图。我的感受是这样的,我们去国外往往跟了旅行团或者自己朋友出去玩,总会到一些著名景点,去拍一些同一主题、同一内容、同一构图用同样的表达方式,同一风格的照片,这样的话你的照片虽然拍的很美。但是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想进一步追求的话可能会感觉审美疲劳, 取材重复,或者说陈陈相因。

陆老师:

 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用我们的脑子,去拍一些与众不同的图片。平时我们都在讲的这么一句话:人与人之间要求同存异, 我认为拍照应该是去同存异。 你的照片就 跟人家不一样了, 那么你的照片存在的价值就有了。

陆老师:

下面请史老师对我的作品或者我刚才所讲的,做一些点拨吧!

史永翔:

不敢说点拨了,刚才陆老师的这一组照片,我特别的喜欢,陆老师也特别的谦虚。我认为的这组照片,反应的就是一个人生,是整个社会的浓缩,所以在前面开头的时候我说这次的作品即包含了你对人生的看法,从你对这个角度的看法,来启迪了我对人生的一种认知。

史永翔:

首先,我想我们陆老师选择了地铁这个很有意思,因为地铁本身就是融汇了社会的一个大场景。

史永翔:

在这个大场景中,我看到了陆老师用艺术表现生活、表现社会、表现意识形态的角度,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一种综合表现。

史永翔:

下面请小傅把8作品合在一起的照片发出来看下。

史永翔:

们把这8张照片放在一起看看,你的感觉是怎样的,你又会感觉有很大的不同。


史永翔:

大家看到,我认为这8张照片是整个人生的各个社会阶段的以及自己人生过程的一个浓缩版。同样也是整个社会百态的一个浓缩。它既普遍又典型,所以我们陆老师把这8张照片放在一起是非常精彩的。

史永翔:

比方说这第一张照片,我看到的是年轻的活力,年轻的活力和旁边中年男人之间形成一极强的对比,所以说第一张照片它的动和静其实是年轻的一种张力,在第一张照片中所表现出来的。

史永翔:

第二张照片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在一个年轻人成长的过程中,表现是什么?就是关系。这个关系中的复杂度是我们看到年轻人在他接触到的社会中,第一是处理关系,是男女关系,朋友关系,或者是一个混乱的关系。这第二张照片就是我所看到的这个地方。


史永翔:

刚才第一第二张照片我感觉到年轻人的活力和年轻人的关系。第三张照片我看到了家庭,就是孩子和妈妈之间的联系,孩子已经搭上了一个列车,妈妈正在追奔而去,那么这时候可以看见孩子的期盼和妈妈的迫切,其实着也是人生驿站中的一个非常重要过程,给我们很多人的感受是: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而走完自己的人生。

史永翔:

第四张照片我看到的是这个中年男人的一种疲惫感落寞感,但我们可以从窗子里面的影像里面可以看到一个另外的世界和他自己内心世界的之间冲突,大家可以看到他身后的那个窗子还是有影像的。

 


史永翔:

你在拍第三幅作品的时候你是先发现的小孩以后你是等着他妈妈进入视线才下的手吗?

陆老师:

史老师这个画面是我在对焦小孩。他妈妈走过肯定是一个偶然,没有走过我就去拍下那个小孩了。妈妈走过,那就是形成了一个定格中有动感的 的画面。 我们国内有一个著名的摄影大师李少白他就讲,好的纪实作品他必须要具备这三个条件,第一个那就是上帝有没有眷顾你,就是有没有给你一个好的题材;第二 你对瞬间有没有把握好,还有一个那就是有场面里没有出现合适的人物。那么,如果这三个条件都具备了,好的照片就产生的了。小女孩妈妈正好走过这个是上帝的眷顾,没有走过我就只好拍那个小孩。

史永翔:

你在拍第三幅作品的时候你是先发现的小孩以后你是等着他妈妈进入视线才下的手吗?

 

非常精彩非常精彩!你在拍摄第八幅作品的时候,老人在玻璃里面所看的玻璃里面的影像你是不是刻意拍的。

陆老师:
这张 正好站在那个车厢的门口。她也站在车厢的门口的另一侧,她在看地铁的线路图,我感觉这个老人他的装扮他的神态很有趣。

史永翔:

我问你的是老人的前面的玻璃里面的人物是不是你刻意留着的,而没有把那个时刻表给他拍进去,所以说这张照片有味道的是,这个老人和玻璃里面的人物之间的这种对比。我认为这是这张照片精彩的地方,我不知道你是怎么看的?

陆老师:

事实上这个老人在看那个时刻表, 拍摄的时候距离太近了,她没发现我,一米都不到。我用的是18mm广角镜头拍的,里面那个人是我儿子。他也在看时刻表,形成了两个人物的一个对比吧!也有意思的。

史永翔:

这张照片最精彩的就在于人物之间的互动和对比,非常精彩!

 


陆老师:

史老师各位影友,各位老师,八张照片合在一起给我的感觉, 就是讲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应该是他表现同一场景所发生的事。但是每张照片又是独立存在的,它不是内容的堆砌,也不是内容的雷同,虽然 人物都不同,但是场景是一致的。所以说组照讲究的是色调,气氛,规格的统一。

陆老师:

我拍了几年的街拍,所使用的工具就是莱卡m9, 这是一台 旁轴相机, 所有的影像都是手动对焦,或者是估焦 或盲拍,我们都有手中的拍摄工具 ,最关键的不在于你使用什么相机拍而在于隐藏,特别是街拍,讲究的是你和相机怎么隐藏起来,那么小巧轻便的相机是街拍的利器。

 

史永翔:

陆老师又给我讲了下组照和分开的照片之间的关系,讲的非常棒。那么下面陆老师要给大家具体讲这个街拍,请陆老师继续,怎么样能够把街拍拍出来,又怎么样能隐藏好相机。

 

史永翔:

陆老师讲讲看怎么样能够隐藏相机,又怎么样能做好街拍,然后你发现人物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怎么构图的

陆老师:

我想强调的就是街拍影像必须真实。你不要去操控你所拍摄的对象。 我们对摄影 对象只能去服从不要去摆布,否则对读者就是一种欺骗, 不操控是 街拍必须遵守的原则 。我们现在有些人很喜欢摆拍 ,摆设出一个很生动的构图,很美的光影。那么这样的话,就是失去了纪实的意义了。

陆老师:

还有就是我们在街拍的过程当中,你不要 堂而皇之的让大家认为你就是一个摄影师。你应该很低调的出现在拍摄的对象面前。做到 胆大心细并且脸皮厚,那这是街拍的一种态度。 你不要在 拍好了以,还是在他的面前晃来晃去,那么还想继续拍的机会也没有了, 你可能己引起他的警觉。再拍这样的 画面也就不生动了。

陆老师:

还有就是我们拍什么?到哪里去拍的问题,街拍不是单纯的在街头乱逛。事实上在你拍之前你要先熟悉场景,需要熟悉。我也不是第一次坐地铁我就拍了,我是坐了一次以后才下手的。必须要对这个场景熟悉以后拍。 抓取一些值得你拍的东西,所以说我认为拍街也不是乱拍也不是烂拍。 就是说,一个事物达到最高潮的时候你抓拍其中一个点。

陆老师:

 就是要在你发现主体那一刻就应该平估他的动态,预见其发展了,你要相应地调节自己的位置。把机位移动到适当的位置,当他出现最有代表性的动作的时候又刚好移到你最佳的位置。这时你将平时练就的娴熟的手法指向对方 。用你 最快的速度按下快门。

陆老师:0

就是说将自己的相机,跟事物的变化,融合在一起这个时候你按下快门,做到人机合一。

陆老师:

纪实按我的方法就是你宁可拍错 绝勿放过。好的人物,场景,你要多拍,追拍,。好的场景如没有好的人物出现,这个时候,你只能守株待兔,等待。当合适的人物一但进入你的画面,那么一张成功的画面 就产生了,我们不是说街拍就是在街上闲逛,还不如在好的场景中 守株待兔这种方法。我们大家都可以多试试。

陆老师:

烂拍也许就是弹指之间的事。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些老师说这个旁轴相机按一张是一张,我用连拍,这个瞬间不是全都被我抓到了吗? 事实上这个瞬间不是用张数来衡量的。有些精彩的事物就在一张与一张之间所发生的,那么没决定性瞬再怎么拍也是废品一大堆。那么,这个时候 如果你能够掌握事物发展的一个精彩瞬间,等待它高潮来的时候你再按下快门,这样的话精彩的画面就出现了。

陆老师:

我们的生活当中可以拍摄的题材是万万千千。我们街拍事实上是在记录人生的百态,是在记录人间真情。你心里所想,你的画面也是所表达,这是我们街拍的一个最重要的初衷吧!我们能做到人机合一是很不容易的。就像美国西部牛仔的 手枪是背在屁股后面的。一个熟练的西部牛仔, 他可以不看后面的物体就能一枪打中。扫街能做到这点就牛了。

陆老师:

 相机在我们手上也应该随时处在一个待机的状态, 你预先要把相机设置好。你把所有的功能都要掌握好,那么机会来的时候, 瞬间就不会错过。如果说我们在拍摄的过程当中总是在调节我们的相机还在熟悉相机的功能,拍不好就不能再重拍了! 在街拍 中有时候机会就失去了,  相机设置好,宁可错拍,切不可放过。要多拍,跟拍,追拍。 不好的一些影象,那么你也没有必要去多拍,乱拍,造成你后期的累罪。

陆老师:,

 还要讲一点的就是预见力是街拍的一个关键。就是说你对这个事物感兴趣,你必须要预判这个 个人 是不是会到你的构图当中了?不是说我看见什么就拍什么,是在 一刹那的时间里,在我按下快门之前,我已经在思考怎么拍了。

陆老师:

 你可以不看取景器,你也可以 盲拍。但是盲拍也是要做到心中有构图。那么这个盲拍最关键的就是你必须要掌握 对焦的距离和 人物构图的大概的一个位置。那么这个就是平时要多练,我要拍危险的人 物我就要估焦了,举机对焦很可能惊动对方,引起麻烦。盲拍有什么好处呢?盲拍就是说你不会干扰到别人或发现你, 你已经拿下了这张照片了。

陆老师:

在街拍的时候我们要掌握一个移步换景和身随景移的原则,就是说你不要不停地在一个方位一个侧面去拍!如果 这个对象没有给你很多机会拍摄 你就是要多移动你的机位!移动的机位多,那么你的机位随着你的移动景象而随之改变,那么所表达的内容,我的情绪化也好,构图的那个方向也好,光影的那个变化也好,都会 很快的 改变。

陆老师:

 我们平时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发现了一个难得的拍摄的目标。我想拍摄但是又怕对方发现以后被对方拒绝我的拍摄?你担心这个相机会引来未知的后果,那怎么办呢?那么如果你放弃拍摄,那肯定什么影像都没有,不让对方发现你或者反对 那么一半的机会你已经有了! 继续拍下去。如果对方反对了,那么这个应该怎么办呢?那么就要跟 对方来 一些必要的沟通啊!

 


史永翔:

老师讲的很好,给我们讲了很多街拍的好东西。那我想问你个问题,我们一到街拍的时候就会发现不知道拍什么好,场景非常的复杂。街拍街拍嘛,就是本身这个场景就特别多,我们怎么样才能从这个复杂的场景中选择简单,我想请陆老师来帮我们指点下。

陆老师:

史老师这个问题很好,我在街拍当中也的确也常常遇到这个问题。那么事实上就是你到一个地方,不可能就是说你对这个地方就是特别了解或者说是特别喜欢。但是,我的旅游时间又非常有限,那么这个时候 你就选 一个 你相对比较喜欢的场景。 采取守株待兔 ,人物一但进了你的镜头 就抓获了。

 

陆老师:

 我们到国外拍人文,就是我们回来给大家看看照片而已,。一些景点和一些大美的风光,那就要靠机遇了,天气是不是很眷顾你。我们回来给亲朋好友看照片就是看你在国外的生活,听你讲图片故事 ,只要讲好这个故事,不用太在乎你的画面光影是否很美。只要有故事在里面,爱看的人总会是有一种互动的。

史永翔:

好,陆老师讲的特别的好,在这里,我又感觉脸皮厚,确实是我们拍照中很难克服的东西,我看你这组照片感觉你离人物,拍摄物大概在3米.4米,这么短的距离你是怎么克服自己的心里障碍的。

陆老师:

史老师,事实上美国这个国家的人特别热情奔放,但是他们的法律意识,对个人的隐私保护是特别严的。就是说你在美国直接拿相机对拍美国人,那样拍肯定是不行的,他肯定拒绝你去拍的。 在旅游景点 拍肯定是另当别论的。你在大街小巷你这么拍肯定不行的,肯定是拒绝的,那么我在这个车厢里离他也只有2到3米远。那么这个时候我就采 用广角镜头。用三十五毫米二十一毫米的广角头, 我大部分都盲拍的,就是要让他人没有发现我在 拍。

 

陆老师:

 我们手上的相机,都有一个自动的对焦功能,就是中心点对焦。相对来讲 单反相机它的声音比较大, 中心的对焦也有个缺点。就是你对的时候对焦点没有对到人物身上,没有对到人脸上,而跑到背景上去了,我们叫跑焦,人虚景实了。 那么旁轴相机镜头 有个好处就是镜头上都有距离刻数啊! 你估 在两米就拧到2米上,如果你的经验不是很足,你把握性还不大,可以把光圈收小一点。放到f5.6 左右,景深就大了,焦点范围就大了。

史永翔:

您的相机是不是没举起来,一直放在胸前的?

陆老师:

对的,我的相机一般都是腰平取景挂在胸前。它的好处就是第一就是不引人注目。把相机举起来很容易引起人们警觉。而腰平取景的视点比较低,这样的话拍人物,就是视界是平的。就是视角比较低,拍出来的照片比较平实,不会造成头大脚小的情况。特别是拍女士,你这举起来拍美女,显得她的腿是特别短的。

陆老师:

世界上著名的摄影大师匈牙利籍美国人叫卡帕 他说了一句名言:不是你拍的不够好,是你离的不够近。我们街拍有三种拍法,第一种就是用长焦去偷拍,第二种就是构通好再拍,

陆老师:

那么第三种就是广角抓拍,那么我认为 长焦拍它的空间压缩比较大, 感觉就是画面压缩了,背景信息量也少, 画面场景的交待远远不如广角,我们纪实摄影 讲究的就是信息量。

陆老师:

那么与别人沟通好了以后,再调动方法再拍,就有点操纵画面了,干扰了拍摄者,人物 会显得不自然生动。那么第三种 是我最喜欢 的,抵近出奇不意,乘其不备,一枪中的。  那么这样画面就显得比较自然。场景交代的元素也比较多!

陆老师:

 卡帕所讲的:不是你拍的不够好而是你离得不够近。这句经典的话 在摄影史上是纪实摄影的座佑铭。那么这句话在我 理解就是  你得离越近越好,用广角 拍摄 人物的细节和神态, 这样的话就是对你是一种挑战, 你拍好这一张照片也是一种成就感。

史永翔:

陆老师,你用广角拍的话那个边框部分会不会变形啊?

陆老师:

二十四,二十一或者十八我指的是那个那个定焦头啊!那肯定是变行的,那么三十五定焦到五十那人变形是非常小的,基本上五十是没有变形的。那么事实上就是说对画面的变形,这里有个技巧。你的相机是否水平。跟地平线是否水平是影响你的那个程度的。你的水平越正变形越小。还有一个就是你离人物太近,那么人物的变形,肯定越厉害。所以这个人物把握一个度。

史永翔:

在拍第三幅作品的时候你是先发现的小孩以后你是等着他妈妈进入视线才下的手吗?你拍片子聚焦点是在人还是在物上?

陆老师:

史老师这个画面是我在对焦小孩。他妈妈走过肯定是一个偶然,没有走过我就去拍下那个小孩了。妈妈走过,那就是形成了一个动感的 画面。 我们国内有一个著名的摄影大师李少白他就对我讲过,好的纪实作品他必须要具备 三个条件,第一个那就是上帝有没有眷顾你,就是有没有给你一个好的题材;第二个那就是你对瞬间有没有把握好,还有一个那就是有没有出现合适的人物。那么,如果这三个条件都具备了,那么好的照片就产生的了。小孩她妈妈正好走过这是上帝眷顾我了,没有走过我就只好拍那个小孩了。

 

 

 衡量一幅作品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内容,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而我们风光作品,那肯定是形式大于内容,这个是风光艺术类作品所追求的。纪实类摄影肯定是内容为主, 纪实作品失去 生动的人物,那么也就失去了作品的生命。

陆老师:

背景, 是为人物做一个陪衬,是人物身份的交待,我的焦点肯定每一张作品都是在 人物身上的, 有些老师喜欢拍城市街景 ,那么这个也是一种拍摄方法。但是我个人的风格呢我就喜欢拍人物。 有些摄影老师就是以城市建筑为主让人物作为建筑 的一个点缀也是一种拍法。

陆老师:

所以说纪实摄影,我的体会是 好作品机会可能就只有一次,没有第二次,只有一枪头没有再拍的机会,所以平时我们要练就 一枪头的技能。有些瞬间就是一枪头决定了这幅画面的成与败! 还有拍纪实人文的时候不要用闪光灯拍,虽然有时候光线很暗。闪光灯可以提高影像的清晰度,但是闪光灯肯定破坏了现场光的真实性。


 

 


互动环节:

 

网友匀飞请教陆老师:

从早些年佳能鸟类生态摄影,华丽转身徕卡纪实,其中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可以分享吗?

陆老师:

早几年的我的确是很喜欢拍摄鸟类。的确鸟类也是非常难拍的一个题材。那么拍拍后我就觉得鸟类这个东西啊!很花时间,那么体现不出更多思想性的东西。后来,我就想在人文方面的探讨探索。那么事实上现在也还喜欢拍鸟的,只不过就是说没有更多的机会去把这个鸟类拍的更人性化一点。那么在这个方面我的确是遇到了瓶颈。

网友请教陆老师:

我想了解在没有任何准备下抓拍活动集体照,如何拍出美感?

陆老师:

个集体照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一个是家庭集体照,一个就是朋友之间的集体照。还有一个就是活动当中的集体照。我们以前都习惯了排成一排站好等着,画面比较死板,如果拍家庭亲子照,那么我们就要拍出集体照当中的亲情关系,拍朋友间的集体照,我们就应该拍出朋友之间的友爱,在活动当中我们拍的集体照。就要拍出一种活动当中的欢快的场面来。那么这个就需要我们摄影师不断地换位置,就是不要盯着一个角度。你可以从多个角落去抓拍人物的神态。

史永翔:

刚才陆老师回答的特别好,我也来说一点,活动集体照,在没有任何准备下,你想拍出他的真实感。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倒是认为你到底想表现什么很重要,当你发现你想表现这个的时候,你一定要先站住位置,这个位置就是你的机位,会决定你的集体照的整体的一个效果。还有一点你在拍集体照的时候你一定要有主要人物,一定以这个主要人物为中心,然后再配上次要人物,那么这张照片就生动了,所以有的时候机位的角度非常重要,然后主要人物就很突出,这样在一种没有准备下的情况下的集体照就会很有味道。

网友请问陆老师:

人物照,动物,山水景色照片,哪一类比较难拍?

陆老师:

事实上这三个主题都是很难拍的,人物你要表现出他的精神世界是非常难的,那么鸟类拍摄或者动物拍摄。最难的难点是你怎么找到鸟类动物深思。事实上说这个题材。拍比找容易,找比拍更难!所以说动物摄影大师也是一个动物专家。首先他要了解动物,才能拍好动物。三水景色。那肯定也是很难的,因为它曾承载了一个审美疲劳问题,山水景色它是固定了的不变的。人人都去拍,那么你要拍出这种不同是很难。

网友陈燕请问陆老师:

请问陆老师,用手机拍照,什么情况下,手机横向拍,什么情况竖向拍效果最佳?

陆老师:

我回到那个陈燕老师的问题!手机拍照我拍的也不是很多,这个就是要看你构图的需要,如果说你是那个横构图的肯定横过来拍,如果说你要竖构图的肯定要竖过来拍,谢谢!

陆老师:

现在手机摄影登上了大雅之堂,全民摄影人人有手机。那现在手机摄影也进了中国国家的一种比赛了,所以说我们啊!还是要多专研手机摄影,在这方面经验还是不少做。

网友袁晓茜请教陆老师:

如果旅游,不能顺光,逆光是否可以拍?

陆老师:

我们拍照掌握一个原则。白加黑减。什么叫白加黑减?背景是白的时候。你的曝光的就要加,因为什么呢?你的人物处在阴影下,你表现的主题是人物,那么你的曝光补偿就要加。黑减就是如果你的背影是黑色的,人物也处于亮处,而这个时候你的曝光补偿要减。这样拍出来的曝光是准确的。

网友请教陆老师:

阴影或者光线不好时,如何拍好?

陆老师:

事实上,在引对光线上有不同的解读,我举个例子就是太湖吧,太阳光下不如阴天下,阴天不如下雨天,下雨天不如下雪天,下雪天不如有雾的天气。再怎么去理解呢?就是说特别是拍风景的时候,恶劣光线。反而能出大片,就是说我们不要一味的追求阳光明媚或者蓝天白云。这样的话我们的审美疲劳了。那么光线不好也有光线不好的味道,这个时候光线不好。你要去专研怎么用好你相机的功能,谢谢!

 


主持人

好的,感谢陆老师的精彩解答,那今天的讲座到此就结束了。非常感谢史老师和陆老师给我们带来非常精彩的分享,今天又是一场艺术的盛宴,我们的讲座就到此结束。那我也祝愿大家都能拍出美照,丰富艺术人生,下次讲座,我们再聚,谢谢各位。

陆老师:

谢谢史老师,谢谢各位老师,下次再见。

史永翔

好,谢谢大家,谢谢我们陆老师,谢谢我们全体艺术圈朋友们的参与,我们期待下次再见

【YTT报道】

YTT艺术圈讲座第二讲《谈国外拍纪实人文的体会》圆满结束,史教授和陆老师精彩对谈,和大家分享了对纽约地铁1号线8副作品的体会,同时传授了如何用手机记录游记、街拍的方法与注意点等经验,引发积极讨论,互动频繁,意犹未尽。

此次讲座,大家踊跃提问,纷纷道出自己拍摄方面的困惑,得到两位老师的倾囊相授。

一、陆伟东陆老师的街拍小技巧:

1、隐藏相机;

2、拍摄者要胆大心细脸皮厚;

3、盲拍需要做到心中有构图,眼手配合能力和你的直觉;

4、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将相机与变化的事物融合在一起。

二、史永翔史教授独特视角:

 

艺术作品可以帮助你认识这个世界,认识自己,从而使得自己的人生更丰盛!所以提高自己的艺术欣赏能力是第一。看到一幅作品的时候,应当问为什么?作者要表达什么?我看到了什么?而不是要马上知道它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因此这个世界上有着太多的匠人,而缺乏真正有思想的欣赏家!

 
分享到:
热门标签 文章推荐 热点文章

关于影人网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2013 江苏省企业家摄影协会版权所有    本站内容未经授权不得任何形式下载或效仿    技术:易建联网